查百家姓
郡望
京兆郡: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治,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qū)稱謂。“尹”為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nèi)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qū)內(nèi)。西晉時仍置京兆郡于長安,轄區(qū)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后秦稱常安),均在此設(shè)置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qū),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qū)。隋、唐兩朝均設(shè)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tǒng)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余縣。唐朝以后,長安城不復(fù)為都,發(fā)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陜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zé)o關(guān),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qū)。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山東省無棣縣:扈氏家譜
山東曹縣魏灣鎮(zhèn):扈氏族譜。該族譜于清光緒二十四年修,由十九世孫扈九如作譜記,1951年第七次續(xù)修,二十二世孫石領(lǐng)作序,1981年增修,為16開石印本,
山東沂南縣沽渣汪:扈氏支譜初修版本修于一八九二年,本版修二00四年,主修人扈義勤,卷數(shù)1,頁數(shù)95頁。
江西九江扈氏分支派行詞
僅以乾隆十二年(1748)譜本研判,前十五世人派行詞:暹辛成允道,銑*庭賢邦,一汝應(yīng)文正。
四世允慶公分房居星邑后派行詞:暹辛成允道,銑揮惠貴堂,友大勝正朝,廷顯應(yīng)兆宗。
光緒戊子十四年(1888)星邑太平宮坂合修,從“德”字派統(tǒng)一。
第十六世起派行詞確定為:
德運開景象,才華佐國安,
富貴榮金玉,詩書學(xué)業(yè)長,
光前期遠大,功烈耀朝堂,
乾坤隆禮義,家傳世代昌。
遷徙
扈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十四位門閥。
扈姓出自姒姓。上古時候,堯帝將帝位禪讓給舜帝,舜帝又因大禹治水有功而把帝位禪讓給大禹。而大禹后來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建立了夏朝,歷史上稱為夏啟。由于大禹違背了傳統(tǒng)的禪讓做法,所以引起了一些諸侯的不滿。其中有個叫有扈氏的起兵反對啟,但是卻被啟打敗,氏族幾乎滅絕。有扈氏殘留的族人為了避難,就把姓氏改為扈,成為扈姓的起源。一說啟建立了夏朝以后,將自己的后代分封在扈(今陜西省戶縣一帶),建立了扈國。而扈國公族的后代,有的取國名為姓氏,稱為扈氏,是今天扈姓的另一支來源。扈氏起源于陜西戶縣,早期活動在河南一帶,漢唐時向西發(fā)展,在京兆郡(今陜西西安)形成扈氏名門。由于歷史原因,后來分散到全國各地。有一分支在湖廣麻城縣落腳。后來又因家族興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遷往各地,有一支遷往貴州,現(xiàn)有的分布在貴州桐梓;有的分布在重慶市綦江縣石角鎮(zhèn);有的分布在重慶江津等地。至于其他各支情況不得而知。宋代以后,逐漸擴散到河北、山西、東北等北方地區(qū)及湖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南方地區(qū)。目前扈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一百位。
會東縣扈氏家族與冕寧縣瀘沽扈氏家族乃一脈相承,祖籍都是貴州遵義府。先祖于清嘉慶年間經(jīng)商入川,老大(名不詳)至四川會理縣(今會東縣),因其妻分娩,留在當(dāng)處,乃會東扈姓之先祖;二子成貴、三子成應(yīng)繼續(xù)北上至瀘沽定居,乃瀘沽扈氏之先祖?,F(xiàn)瀘沽扈氏家族已發(fā)展至兩百多人,為瀘沽之旺族。
今北京市,山東省的單縣、曹縣、沂水縣、泰安市,黑龍江省的樺川縣,河南省的開封市、安陽市、??h、鶴壁市,重慶市的綦江縣、江津縣,四川省的達州市,河北省的棗強市,湖南省的邵陽市,江西省的九江市星子縣,安徽省的六安市,貴州省的桐梓縣,湖北省的麻城市,廣東省的中山市,臺灣省等地,均有扈氏族人分布。
今居山東省無棣縣的扈姓族人,據(jù)扈氏家譜記載:扈始祖自明永樂二年,從山西洪洞縣遷到利津扈家零,后遷海邑城東二十里立村,傳說,宋朝名將楊延昭曾在此駐兵,分三個大營,(即今三個河西營)因位于溝盤河溝西岸,故取村名河西營,該村位于西,名為西河西營。
現(xiàn)在定居在山東魚臺縣、豐縣的扈姓族人 ,都是清朝嘉慶年間由濟寧市區(qū)遷往魚臺縣楊宅子村,民國初年部分又從魚臺縣楊宅子遷往豐縣歡口。
山東兗州市興隆莊鎮(zhèn)護駕營村曾有扈姓人氏,據(jù)明朝初年墓碑記載,此村西南有扈家的祖塋,原稱扈家塋。后扈姓他徒。村中吳、劉等姓認為“扈家塋”的“塋”字不吉利,改村名為護駕營。
今居山東曹縣魏灣鎮(zhèn)的扈姓族人,據(jù)當(dāng)?shù)仂栊兆遄V記載其始祖由洪洞大槐樹遷曹縣,已傳二十三世,有族譜留于世。該族譜于清光緒二十四年修,由十九世孫扈九如作譜記,1951年第七次續(xù)修,二十二世孫石領(lǐng)作序,1981年增修,為16開石印本,
今故城縣饒陽店鎮(zhèn)扈莊村有扈姓族人居住。扈莊村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80公頃,430人。村址位于饒陽店鎮(zhèn)東6公里處。東有溫莊干渠,北有武北溝至溫莊干渠的順水溝。以扈姓命村。
據(jù)崇文堂家譜坊收藏的扈氏支譜記載:現(xiàn)居地沂南縣沽渣汪的扈姓族人,其始祖扈仕行,祖居地山東省沂南縣界湖村。此地族人有家譜留于世,初修版本修于一八九二年,本版修二00四年,主修人扈義勤,卷數(shù)1,頁數(shù)95頁。
現(xiàn)居于四川巴中的扈姓族人,據(jù)說是湖廣填四川時,由湖北孝感麻干鄉(xiāng)遷來。分布在巴州區(qū)青山鄉(xiāng)石龜山(七村)、扈家山(人頭山)、紅巖碥(六村二社),東興鄉(xiāng)白鶴山,平梁鄉(xiāng)黑桃碥及光輝鄉(xiāng)、化成鎮(zhèn)一帶;南江縣朱公鄉(xiāng)黃梁壩和斜巖砭一帶。青山鄉(xiāng)扈家山(人頭山)和朱公鄉(xiāng)黃梁壩的扈姓族人為一個始祖,傳下來分為五房。長房和四房分布于青山鄉(xiāng)五村二社,長房主要聚居于四合院;四房主要聚居于老屋和新房子。四房后來有一部分遷居到南江縣花橋鄉(xiāng)趙家壩一帶居住,另有一部分遷居到南江縣朱公鄉(xiāng)七村一帶居住。二房分布于青山鄉(xiāng)六村二社(紅巖碥),二房后來有一部分遷居到南江縣花橋鄉(xiāng)一帶居住。三房和幺房分布于南江縣朱公鄉(xiāng)黃梁壩。[2]
分布
扈氏分布甚廣,全國各地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