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ng

百家姓房姓專欄主要介紹房姓的起源知識(shí)及由來歷史資料,以及推薦多個(gè)好聽的房姓男孩/女孩名字。
  • 房姓來源
    房姓起源
    堯帝世孫,因邑得姓
    "房"姓得姓于約公元前2300年前,是帝堯的后代。帝堯?yàn)辄S帝五世孫,名放勛。公元前2357年,堯20歲時(shí)接替帝嚳當(dāng)上了中原華夏酋幫的君主,成為中遠(yuǎn)古時(shí)期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并被后人尊為五帝之一。在位98年,卒于辛巳年(公元前2259年),葬于陽城谷林(今山東省定陶縣),享年118歲。帝堯?yàn)橹腥A人文開基之祖(中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堯帝時(shí)期開始),其統(tǒng)治時(shí)期被稱為"唐堯盛世",并有"堯天舜日"的成語流傳。
    帝堯生十子,丹朱為其"胤嗣子"(嫡長子),出生時(shí)全身紅彤彤,因取名"丹朱"(意即"紅上加紅")。丹朱開通聰明,智慧極高,是世界圍棋界始祖,并傳為史上圍棋第一高手,從小極受堯的寵愛。但其個(gè)性剛烈,做事堅(jiān)決有主見,欠和順和政治智慧,被堯視為”不肖乃翁”。在那個(gè)天下災(zāi)難頻仍的年代,堯帝本著"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的胸懷,為能有一個(gè)帶領(lǐng)大家克服天災(zāi)的繼任者,重點(diǎn)培養(yǎng)了沉靜內(nèi)斂并有奇特孝行的舜,并最終把帝位"禪讓"給了舜。此乃“禪讓制”的肇初,也是千秋萬代化家為國"公天下"的典范。
    丹朱公一開始被封于丹水,其封地在今天的河南,因其為堯帝長子,故山西省長治市至今仍有一個(gè)"長子縣",該縣還有"丹朱鎮(zhèn)"及"丹朱大道"等名。據(jù)《路史·國名紀(jì)丁》載:帝堯崩,有虞氏帝舜封丹朱于房(在今遂平西南四十里的吳房故城),為房侯,“以奉其祀,服其服,禮樂加之,謂之虞賓,天子弗臣……”的記載,說明因"禪讓"之故,帝舜對(duì)丹朱及其家族不敢以臣下視之,對(duì)房人優(yōu)禮有加。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竹簡史書《竹書紀(jì)年》則稱"丹諸(朱)辟(避)舜于房",言丹朱尊父命而讓天下于舜,自己遠(yuǎn)避于房地也。
    同時(shí),在堯的時(shí)代,圍棋的另外一個(gè)作用是用于占卜,堯?qū)⒌畚欢U讓舜,卻把棋藝傳給愛子丹朱,后世有人稱此為"傳舜以王權(quán),授丹朱以神權(quán)"。《竹書紀(jì)年》稱其為"帝丹朱"?!渡胶?·海內(nèi)北經(jīng)》稱大禹治水時(shí),曾建造有多座四方臺(tái)型金字塔建筑物:“帝堯臺(tái)、帝嚳臺(tái)、帝丹朱臺(tái)、帝舜臺(tái),各二臺(tái),臺(tái)四方,在昆侖東北。”《山海?·海?饒轄?》稱:“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丹朱未踐帝位卻享有帝號(hào),足以說明其在當(dāng)時(shí)身份崇高。
    丹朱嗣子陵,襲封后以封地為姓,史稱房陵,為房氏開姓始祖。其后代遂為房姓。所以史書稱:“堯帝世孫,因邑得姓。” 堯帝被尊為中華房氏血緣始祖,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富而不驕,貴而不舒。”“能明馴德,以親九族。”的品德被視為房氏家訓(xùn),而其選擇將帝位禪讓給舜的理由“謀事至,而言可績。”(意即考慮事情周密,說到的必定做到。)也同樣被看作治家之訓(xùn)。
    二、傳承與發(fā)展:清河世澤,凌閣家聲
    得姓之后的房人氏族逐漸繁衍壯大起來,夏、商之時(shí),朝廷亦不敢等閑視之。周朝時(shí)周王室與房人曾屢通婚姻?!秶Z·周語》云:“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實(shí)有爽德,協(xié)于丹朱。丹朱憑身以儀之,生穆王焉。”意思是說,周昭王的妻子房皇后受其始祖丹朱神明的附體,而生下了周穆王。周穆王是周朝比較有名的君王之一,可見房人因始于丹朱可上溯自帝堯,在周時(shí)還受到了尊崇。
    丹朱第36代孫房鐘,周昭王時(shí)仍襲爵為"房邑侯",其第12代孫為東漢司空房植,第13代孫雅于公元前32年(西漢成帝末年)為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縣東),房氏家族開始定居于此,并繁衍成為望族,后又因南朝梁武帝時(shí)(公元502-557年間)房景伯在清河任過太守,唐朝三位宰相均出自清河,故此"清河郡"成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房姓人原來最重要的郡望本是河南房邑,在大禹治水時(shí)因洪水被毀),并有“天下房氏,無出清河”的說法和"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無二房"的諺語流傳。
    東晉時(shí),清河房乾被朝廷派到北方游牧民族鮮卑那里做使者,后因中原戰(zhàn)亂,無法回到中原,只好留居北地,因鮮卑族把“房”稱為“屋引”,遂改姓“屋引氏“, 但心中念念不忘故土故族。到了南北朝北魏時(shí),中原局勢(shì)相對(duì)穩(wěn)定,其后代又舉族南遷中原,并從“屋引氏“恢復(fù)為房姓,并在洛陽所在地的河南郡成為望族,被稱為"河南房氏"。據(jù)《北史》《魏書》等記載,該支先后有北魏驃騎大將軍、晉州刺史房謨,隋柱國、徐州總管房兆,隋海州刺史房恭懿,唐武則天朝宰相房融,玄肅二宗宰相房?,去庵將軍房豐生等名相名將。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時(shí)期,清河房氏作為當(dāng)?shù)赝?一直保持著與清河崔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到公元4世紀(jì)末,清河房氏與清河崔氏、平原劉氏、渤海封氏等家族因戰(zhàn)亂遷移到山東半島,成為慕容氏南燕國的上層家族---青齊房氏。房氏家族沒有卷入北魏和劉宋在山東半島的爭奪,一直到469年以前,清河房氏一直是“世家大族”意義上的貴族(不是門閥士族)。
    南北朝后期,由于周、隋、唐三朝對(duì)傳統(tǒng)士(貴)族階層在政治上打壓,在用人上又以“開科取士”取代憑門第和族望選官任職的制度,象房姓這樣的士族,仕宦不得為清望官,婚姻不得結(jié)高門第,政治地位、社會(huì)等級(jí)即因之而降低淪落。
    公元六世紀(jì),長期蟄伏的房姓族人中終于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唐初名相,中國十大賢相之一的房玄齡。房玄齡(579年—648年),名喬,字玄齡(因清康熙帝名玄燁,為避其諱,故在清代所重修/編的史書和相關(guān)資料中又追改其名為“元齡”,與唐初一皇室太妃清河“房氏元齡”名同)。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幼警敏,博覽經(jīng)史,工書善文,書兼隸草,有"倚馬立成"之文才。年十八、舉進(jìn)士,授羽騎尉,校秘書省。
    開皇(隋文帝年號(hào))中,天下混一,皆謂隋祚方永,玄齡密白父曰:“上無功德,徒以周近親,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jì),淆置嫡庶,竟侈僭,終當(dāng)內(nèi)相誅夷。視今雖平。其亡、跬可須也。”隋末大亂,于渭北投歸李世民,任秦王府記室,屢從秦王出征,網(wǎng)羅人才,協(xié)助李世民削平群雄登上帝位。李世民稱贊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由畫圣閻立本畫像并供奉于"凌煙閣"。其以一介書生建功立業(yè)"畫像上凌煙閣"事世受文人墨客們推崇,晚唐詩人李賀在詩《南園》中感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qǐng)君暫上凌煙閣,若個(gè)書生萬戶侯?”
    唐太宗在位期間,房玄齡受封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仆射、司空等職,總領(lǐng)百司,掌政務(wù)達(dá)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顯為寬松,律條也臻完備,奠定了中國現(xiàn)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議》,對(duì)后世影響極大;監(jiān)修國史,主編了二十四史之《晉書》;與魏徵同修唐禮;調(diào)整政府機(jī)構(gòu),其省并中央官員之舉為“貞觀善政”之首;善于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zé),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如《舊唐書》贊曰:“文含經(jīng)緯,謀深?yuàn)A輔。笙磬同音,唯房與杜。”因玄齡善于謀劃,如晦善于決斷,史稱“房謀杜斷”。
    唐太宗李世民本身也是一位有造詣的文學(xué)家,其詩作在《全唐詩》存89首,他曾作《威鳳賦》自喻并賜房公,以詩《賜房玄齡》頌揚(yáng)、勉勵(lì)玄齡公為國求賢:“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未曉征車度,雞鳴關(guān)早開。“又曾作《賦秋日懸清光賜房玄齡》一首:“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參差麗雙闕,照耀滿重闈。仙馭隨輪轉(zhuǎn),靈烏帶影飛。臨波光定彩,入隙有圓暉。還當(dāng)葵霍志,傾葉自相依。“一位開國君王,為一位大臣三次賦詩,可見其對(duì)玄齡公之倚重。
    玄齡公去世后,謚號(hào)“文昭“,配享太宗廟廷。唐大臣也是著名書法家的褚遂良,于唐永徽三年,為玄齡公墓刻“房玄齡碑”,碑文二千余字,其中最為知名的一句話是:“道光守器長琴振音,方嗣余風(fēng)仙管流聲”。
    唐代文學(xué)家皮日休,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蹤房玄齡、杜如晦的事業(yè),他在【七愛詩.房杜二相國】中慷慨言道:“吾愛房與杜,貧賤共聯(lián)步。脫身拋亂世,策杖歸真主。縱橫握中算,左右天下務(wù)。骯臟無敵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輔。黃閣三十年,清風(fēng)一萬古。巨業(yè)照國史,大勛鎮(zhèn)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鑄。粵吾少有志,敢躡前賢路。茍得同其時(shí),愿為執(zhí)鞭豎。“
    不僅如此,后世史學(xué)家在評(píng)論唐代宰相時(shí),也無不首推房玄齡,名曰:"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唐人柳芳就曾感嘆道:“房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hào)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玄齡不言己功;王?、魏征善諫,房玄齡贊其賢;李積、李靖善將兵,房玄齡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輔太宗,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真賢相也!房玄齡身處要職,然不跋扈,善始善終,此所以有賢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評(píng)論可謂恰如其分,后來宋朝的司馬光、歐陽修寫有關(guān)這段歷史的評(píng)論時(shí),全文抄錄了以上文字。
    有唐一朝清河房氏"五代三宰相",房氏家族于此時(shí)獲得中興,備極榮光。
    中唐以后,由于臨淄房氏房玄齡一支及河南房氏房?一支的相繼衰落,房姓族人在整體上又仍保持著傳統(tǒng)士族的清高和傲氣,較少通過應(yīng)試出仕,也較少務(wù)工從商,而是大多選擇了隱居鄉(xiāng)野的消極避世態(tài)度,最終導(dǎo)致房姓在中唐以后大多為“農(nóng)”業(yè)人口,在“士”、“工”、“商”等門類人才零落,成為散居各地的小姓。一直到明初才出現(xiàn)了房寬和房勝兩位立了大功的將軍。但房姓族人雖流徙四方,清白持家的風(fēng)格始終未變。
    進(jìn)入當(dāng)代以后,中華房姓奮發(fā)自強(qiáng),無從獲得家族扶持,僅憑借個(gè)人努力,在各個(gè)行業(yè)都涌現(xiàn)出大量杰出人才,并且大家對(duì)姓房都感到極其榮耀,對(duì)家族尋根活動(dòng)普遍支持和積極參與。我們不難相信:在各地房姓的共同努力下,房氏家族終有再度中興的希望!
    三、房氏圖騰:寓含著主持春天的意味
    據(jù)考古學(xué)家和姓氏學(xué)家考證,房姓家族在漢朝甚至更早的年代,即已形成較規(guī)范的家族圖騰,這在現(xiàn)存的中華姓氏中是不多見的。據(jù)《說文解字》:“室在旁為房。半門(繁體字的門)曰戶”。房姓?qǐng)D騰為一象形文字:"房"以土為基,作承天之勢(shì)。左為門戶之“戶”(即繁體字門之左半),右為古房人在仰觀位于東方青龍星座之 “房宿”(房星為二十八宿之一,計(jì)四顆星,又因古代“龍為天馬”,故又稱天駟,也即天蝎座之π,ρ,α,β。)。黃昏時(shí)刻,當(dāng)房宿出現(xiàn)在東方地平線的時(shí)候,也就是春天到來的標(biāo)志,所以該圖騰帶有主持春天的意味。(“房星明則王者明”,“天駟呈祥,土牛頒政,歡呼萬井春來”。)
    房宿本身的含義是什么?它的來歷又如何?這個(gè)疑難問題,已為何光岳先生所究明。何光岳指出,按分野理論,房心二宿對(duì)應(yīng)于宋地。兩周時(shí)代的這個(gè)地域,除宋國外,還有一個(gè)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房人建立的國家房國。他認(rèn)為,帝堯之子丹朱首建房國。古稱方雷氏。房和方是互通的。其實(shí),方雷是一個(gè)很古老的民族,生存于山東半島,又稱方夷,相傳黃帝之妃(第四個(gè)妃子)就稱為方雷氏,可見早在黃帝時(shí)代,作為東夷民族的一個(gè)支系,方雷氏就與黃帝族建立了姻親關(guān)系。
    帝舜取得部落聯(lián)盟酋長位置后,封帝堯之子丹朱于房,自此以后,陶唐氏才與東夷的房人建立了關(guān)系。《后漢書-東夷傳》所載九夷中就有方夷,可見房人是東夷的一個(gè)古老支系。殷商時(shí),房人的勢(shì)力也較強(qiáng)大,在甲骨卜辭中也見有卜方人是否會(huì)出兵侵伐商朝。當(dāng)時(shí)的房國亦位于殷的東方。
    當(dāng)鳥夷南遷時(shí),房人也隨著一齊南遷。大致生活在河南的東部、安徽的北部。周滅商后,分封諸侯,在河南省的東南部建立房子國。據(jù)《今本竹書紀(jì)年》記載,周成王曾命太子釗娶房氏為妻,房氏所生太子,便是后來的周穆王。周穆王南狩時(shí),曾到過其舅家房國。周代時(shí)的房國雖然不大,但也有一定影響,致使星相學(xué)家將房人命為天上的星宿。
    《左傳-昭公十三年》(前529年)載楚滅房國等,杜注曰:“道、房、中皆故諸侯,楚滅以為邑。昭公二十二年,吳王夫概奔楚,楚封夫概于房,稱之吳房。”《漢書-地理志》載汝南有吳房縣,孟康注曰:“本房子國,楚靈王遷房于楚。吳王闔閭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可見,周代之房國即在汝南一帶。西漢的汝南,主要包括淮河、穎河之間即今河南省的上蔡、淮陽、安徽省的阜陽等地。據(jù)《晉書-天文志》記載:房宿 、心宿的分野包括穎川、汝南、沛郡、梁國、淮陽等地,汝南、穎川、淮陽首當(dāng)其沖。由此可見,房宿就是指房國,天上星宿的地理分野,與房國的地域正好完全對(duì)應(yīng),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
  • 房姓郡望堂號(hào)
    郡望
    據(jù)《郡望百家姓》所載,房氏望出清河郡。又據(jù)《姓氏考略》所載:房氏望出清河、濟(jì)南、河南。
    1、 清河郡: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郡。相當(dāng)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地區(qū)。
    2、 濟(jì)南郡:漢代有齊郡之地設(shè)置濟(jì)南郡,治所在東平陵。相當(dāng)于今山東省臨淄一帶。因玄齡公故里在此而成郡望。
    3、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將秦朝三川郡改為河南郡 。相當(dāng)于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因房乾的后代及房融/房?公故里在此而成郡望。
    堂號(hào)
    "清河堂": 郡望堂號(hào),為中華房姓總堂號(hào)。中華房姓望起于清河, 故用此堂號(hào).江蘇蘇州/揚(yáng)州/黃河南雎寧一支,湖南瀏陽瀏東一支,馬來西亞砂拉越一支傳此堂號(hào).
    "中書堂":典故堂號(hào)。房玄齡曾受封為中書令(相當(dāng)于宰相),為相十五年,該支以官銜為堂號(hào)。福建閩北房氏/泉州前亭房氏一支使用此堂號(hào).
    "繼錦堂":典故堂號(hào)。浙江嵊縣剡北一支傳此堂號(hào)。
    "敦倫堂":勵(lì)志堂號(hào)。湖南衡陽一支傳此堂號(hào)。
    "親睦堂":勵(lì)志堂號(hào)。湖南桂陽蓉城北鄉(xiāng)沙里一支傳此堂號(hào).
    "國器堂":典故堂號(hào)。明思恩侯房寬之子房萬寶公,從福建寧化轉(zhuǎn)赴廣東梅州銀江鎮(zhèn)開派.其裔孫晚清光緒帝殿前侍衛(wèi)房殿魁公奉旨修建"房氏家廟", 并將堂號(hào)改為"國器堂".取房玄齡公年青時(shí)被喻為"國器"典故 ,現(xiàn)內(nèi)供唐朝名賢相房玄齡金像. 萬寶公開派時(shí)堂號(hào)本為“崇德堂”,其傳四川中江的數(shù)支分別稱為“樹德堂”、“啟昌堂”、“中江雷神廟支派”等,傳江西、湖南岳陽、湖北等地的一支則稱為“清河堂湘鄂贛白茅沖支派”.
    "孝友堂":勵(lì)志堂號(hào)。浙江余姚一支傳此堂號(hào).
    "懷德堂":典故堂號(hào)。江西吉水一支,百多年前從外地遷入,傳此堂號(hào)。
    “滑石堂”:典故堂號(hào)。廣東化州笪橋朱砂一支傳此堂號(hào)。
    "文英堂":典故堂號(hào)。江蘇句容市陳武鎮(zhèn)房家邊村一支傳此堂號(hào).
    "松茂堂":典故堂號(hào)。江蘇沛縣一支傳此堂號(hào).
    "孝思堂":典故堂號(hào)。江蘇溧陽新倉一支(傳自房玄齡),傳此堂號(hào)。
    "思本堂":典故堂號(hào)。江蘇泗陽縣臨河鎮(zhèn)王三莊村/房湖村(清朝叫房家湖)/洋河鎮(zhèn)/屠園鎮(zhèn)等地房姓一系傳此堂號(hào)。
    "樹德堂"/"啟昌堂":典故堂號(hào)。分布于廣東大埔以及四川中江、綿陽、重慶大足等地,為"國器堂"關(guān)聯(lián)堂號(hào),以大才公為一世,據(jù)<<冠山村房氏族譜.>>記載,萬寶公為銀江開基太始祖,二房大才公為"樹德堂"少始祖,輩數(shù)序列從六世開始為"金祖萬君希仕德日文元永先玉在子宜順作臣必忠綱常倫紀(jì)乃道之宗...". "啟昌堂"為三房大富公堂號(hào)。
    "世善堂":勵(lì)志堂號(hào)。山東微山縣房氏傳此堂號(hào),明洪武年間遷入。
    “明禮堂”:勵(lì)志堂號(hào)。安徽和縣沈巷鎮(zhèn)房橋村房氏傳此堂號(hào),明洪武年間從揚(yáng)州遷入。
    “務(wù)本堂”:勵(lì)志堂號(hào)。陜西咸陽房姓一支。
    "樹德堂":勵(lì)志堂號(hào)。江蘇興化北茅山房姓一支傳此堂號(hào),曾稱“清河堂”。明初從蘇州閶門遷入當(dāng)?shù)亍?br /> “聚賢堂”:揚(yáng)州廟頭一支。明初從蘇州閶門遷入當(dāng)?shù)亍?/dd>
  • 房姓家乘譜牒

    湖南桂陽蓉城北鄉(xiāng)沙里房氏宗譜九卷,首二卷,(清)房芳梅等始修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清)房枝音、房昭昕等續(xù)修,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親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cè)?,F(xiàn)被收藏在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湖南瀏東房氏族譜四卷,首一卷,(清)房青云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清河堂、泉源堂梓木刻活字印本五冊(cè)。

    湖南桂陽蓉城北鄉(xiāng)沙里房氏宗譜九卷,首二卷,(清)房枝音、房昭昕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親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cè)?,F(xiàn)被收藏在中國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湖南瀏東房氏族譜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統(tǒng)二年(公元1910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cè)。

    湖南衡陽房氏續(xù)修族譜,(民國)房開甫主修,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cè)?,F(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湖南瀏東房氏族譜,(民國)房維日等修編,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瀏陽清河堂湘鄂贛白茅沖支派房氏族譜,(現(xiàn)代)房蘭清等編修,1995年線裝豎排本。

    廣東東莞篁村房氏族譜,(明)陳璉序,明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廣東大埔冠山村房氏族譜,(現(xiàn)代)房敦林、房伴村等重修,1994年國器堂鉛印豎排紅塑面本。

    廣東連南房氏年命書,房先清收于《八排瑤古籍匯編 》,內(nèi)容類似族譜,但體例和意義與士大夫模式的族譜完全不同。它們雖然也是文字的記錄,但一般是在祭祀時(shí)由主祭人念誦,基本上還是保留了口述的傳統(tǒng)?,F(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廣東梅州房氏族譜,(現(xiàn)代)房玉寬編印,1995年國器堂紙版橫排鉛印本。

    廣東化州房氏族譜,2006年電子版。

    浙江房氏宗譜十卷,首二卷、末一卷,(清)房東余等纂修,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上一冊(cè)?,F(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浙江嵊縣剡北房氏宗譜三卷,(清)房秋伊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繼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cè)?,F(xiàn)被收藏在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嵊縣剡北房氏宗譜四卷,(清)房圣務(wù)、房萬珊重修,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cè)?,F(xiàn)被收藏在河北大學(xué)圖書館。

    四川中江雷神廟房氏族譜,(清)房映煃編于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民國時(shí)期房念宗、房固宗、房建修等續(xù)編,手抄線裝本六冊(cè),1984年房昭文修補(bǔ)?,F(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四川蓉城北鄉(xiāng)沙里房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四川中江雷神廟支派房氏家譜,(現(xiàn)代)房明毓編,2004年簡體橫排電子版。

    福建閩浦水南房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

    福建閩北浦城房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福建泉州房氏族譜,(現(xiàn)代)房世明編,2004年中書堂紙版橫排膠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福建省泉州市前亭村。

    江蘇溧陽新倉(昌)房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cè)?,F(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雎寧房氏族譜,1992年清河堂三修,成于1994年,鉛印豎排本。現(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雎寧市黃河南雎寧村。

    山東微山世善堂房氏族譜八卷,著者待考,成譜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續(xù)修,房臺(tái)等人于1988年重修?,F(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山東沾化房氏族譜,著者待考,2006年電子版。

    安徽和縣明禮堂房氏宗譜,(現(xiàn)代)房仕九、房淑煥等編,1993年宣紙線裝豎排八卷本。

    河南內(nèi)鄉(xiāng)房氏族譜,(現(xiàn)代)房立定等編,2004年簡體橫排復(fù)制本。

    山西大寧房氏族譜,著者待考,2005年簡裝本。現(xiàn)被收藏在山西省大寧市道教村。

    吉林長春房氏族譜,著者待考,2006年電子版?,F(xiàn)被收藏在吉林省長春市李家屯。

    房氏宗譜四卷,(清)房寶大主修,清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房氏家譜,(清)房浩修,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手寫本一卷。現(xiàn)被收藏在山西省交城縣覓淵齋。

  • 房姓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

    1. 關(guān)于房姓人口:

    在北宋編印的<百家姓>中, 房姓列第170位。在1980年代國家配合人口普查所做的全國姓氏統(tǒng)計(jì)中, 按人口排列,房姓列第199位。目前全國房姓約52萬人,占全國人口0.04,分布較廣,魯晉陜蘇4省占全國房姓人口0.63(廣東各支房姓約占全國的0.13)。故房姓不屬大姓. 但因房氏源自于帶來"堯天舜日"的大帝堯, 被舜欽定為"永作虞賓",傳承相對(duì)單純, 流向清晰, 南北朝前一直是世家大族意義上的士族,且其后代中大唐開國宰相房玄齡為"中國十大賢相"之一, 在唐以前屬貴姓.

    2. 民國前建并存世的房姓家譜:

    【浙江余姚】余姚房氏宗譜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嘉慶二十五年(1820)孝友堂木活字本。房東余等纂修。書名據(jù)版心題。遷姚始祖啟彰,居竹山。啟彰子城霞,南宋時(shí)由竹山再遷邑之云柯,譜尊之為始祖。有明秦鳴雷、王宗沐等人序。藏:上海圖書館(存卷首上一冊(cè) 3205)

    【浙江嵊縣】剡北房氏宗譜三卷 (清)房秋伊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繼錦堂活字本 二冊(cè) 存于 歷史所

    【浙江嵊縣】剡北房氏宗譜四卷 (清)房圣務(wù) 房萬珊重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木刻本 四冊(cè) 存于河北大學(xué)

    【湖南瀏陽】瀏東房氏族譜 (清)房青云主修 房正耀纂修

    清同治十一年清河堂修活字本 五冊(cè)

    【湖南桂陽】蓉城北鄉(xiāng)沙里房氏宗譜九卷首二卷 (清)房枝音 房昭昕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親睦堂活字本十冊(cè) 存于歷史所 /吉林大學(xué) 注:房芳梅等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一年

    【閩北浦城】《閩浦房氏族譜》 清·光緒年間修 其譜中規(guī)定“宗譜有賢子孫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則存沒葬地,時(shí)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譜為不孝’。宜知之。“此族規(guī)使修譜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

    【湖南衡陽】房氏續(xù)修族譜 民國三十三年敦倫堂修木活字本 房開甫主修 四冊(cè)

    【江蘇溧陽】溧陽新倉(昌)房氏宗譜 1933年孝思堂木活字本16冊(cè)。始祖為文昭公諱元齡(即玄齡公),二世遺植,三世崇贊,有多個(gè)分支。存于上海圖書館

    【廣東連南】《房氏年命書》 房先清收于《八排瑤古籍匯編 》,內(nèi)容類似族譜,但體例和意義與士大夫模式的族譜完全不同。它們雖然也是文字的記錄,但一般是在祭祀時(shí)由主祭人念誦,基本上還是保留了口述的傳統(tǒng)。

    【山東微山】山東微山縣世善堂房氏族譜 原稿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清光緒十八年及1988年重修,線裝豎排八卷本, 房臺(tái)等編修

    3. 各地新修家譜: (待增補(bǔ))

    【廣東大埔】冠山村房氏族譜 1994年國器堂修鉛印豎排紅塑面本 房敦林/房伴村等重修

    【廣東梅州】房氏族譜 1995年國器堂紙版橫排 房玉寬編印

    【江蘇雎寧】黃河南雎寧房氏族譜 1992年清河堂三修,成于1994年,鉛印豎排,含江蘇房臺(tái)子?xùn)|西房莊/山東嶧縣/茸山(河南寧陵)/江蘇沭陽馬山.

    【福建泉州】前亭房氏族譜 2004年中書堂紙版橫排 房世明編

    【河南內(nèi)鄉(xiāng)】內(nèi)鄉(xiāng)縣房氏族譜 2004年簡體橫排復(fù)制本 房立定等編

    【四川中江】中江雷神廟支派房氏族譜 2004年簡體橫排電子版 房明毓編

    【安徽和縣】明禮堂房氏宗譜 1993年宣紙線裝豎排八卷本 房仕九、房淑煥等編

    【湖南瀏陽】清河堂湘鄂贛白茅沖支派《房氏族譜》,1995年線裝豎排本,房蘭清等編修

    4. 房姓遷徒情況(待增補(bǔ))

    (1) 房邑(河南遂平)

    堯的長子/房姓先祖丹朱始居. 其子陵在此開國開姓.

    (2) 浙江富春山(浙江桐廬縣西)

    兩漢之間新莽期間, 一房姓人(房植之父), 因不滿新莽篡漢之政, 舉家隱居于此, 垂釣為業(yè), 自稱”漁父”,與當(dāng)時(shí)名士嚴(yán)子陵友善.

    (3) 廣平府清河郡(河北清河縣)

    漢桓帝時(shí)朝右公/河南尹房植回遷于此,其子侄輩房雅為清河太守,房姓于此成為望族.

    (4) 江南九簫山

    房植晚年謝仕后游于此, 并開基傳業(yè).

    (5) 長沙

    植子房熾康曾任長沙太守.

    (6)吳山(吳郡)

    房植第四代孫房尚志, 博通經(jīng)史, 于三國魏時(shí)嘗”執(zhí)教授生徒于吳山.”

    (7)陜西鳳翔

    房植五代孫房凌霄, 業(yè)儒學(xué), 于晉初遷隱于陜西鳳翔府伏波村.

    (8)清河郡

    房植11代孫房景伯,梁武帝時(shí), 為清河郡太守. 回遷.

    (9)山東青州府

    房植13代孫房彥謙,于隋煬帝時(shí)隱于山東青州府,在臨淄縣開基, 歿于山東.

    (10) 長安(陜西咸陽)

    房植14代孫房玄齡起于臨淄, 助唐開國后定居于長安, 逝后陪葬昭陵, 配享唐宗廟.

    (11) 河南洛陽

    房玄齡長子房遺直本襲父爵為梁國公, 高陽公主謀反事受牽連, 削官削爵后舉家逃遷于此.同時(shí)房乾的后代也以此地為郡望,稱"河南房氏".

    (12)濟(jì)南郡

    房雅十九代孫諶,隨慕容德南遷,因居濟(jì)南郡。生四子:豫、坦、邃、熙,今稱四祖房氏。

    (13)桂州府清河郡

    房植20代孫房啟,始為句容總管, 在容九年后遷桂州府清河郡,食邑三千戶.

    (14)開封

    房植21代孫房寧靜仕唐德宗朝,為開封府尹, 其子房式仕唐憲宗朝,為河南府尹.

    (15)湖北武昌府

    房植25代孫房遵時(shí),家資殷富, 唐禧宗時(shí)因黃巢之亂,率妻兒游于湖廣武昌府,置田莊居住.

    (16)燕貞定府(河北)

    房植29代孫房遇隆,宋貞宗時(shí)由府尹進(jìn)擢侍講, 因與當(dāng)權(quán)的丁謂意見不合,謝仕,徙于燕貞定府試劍石.

    (17)燕京永平府

    房植39代孫房蠅貞, 當(dāng)元綱不振, 率家徙于燕京永平府.

    (18)燕京(北京)

    房植40代孫明思恩侯房寬, 以天年終于京(燕京), 葬于燕京永平府盧龍墓.

    (19)潮州府(廣東梅州)

    房寬長子房遠(yuǎn)紹(字燕基,號(hào)萬寶), 受父命持牒南遷, 先居福建寧化石壁村, 后赴廣東潮州府大麻社(即今梅州大埔銀江鎮(zhèn))開基.

    (20)濟(jì)南府

    房寬次子房遠(yuǎn)統(tǒng)(字燕裕,號(hào)萬珍),受父命持牒在山東濟(jì)南府開基.

    (21)湖廣桂陽洲

    房寬三子房遠(yuǎn)續(xù)(字燕傳,號(hào)萬珠),受父命持牒在湖廣桂陽州開基.

    (22)燕京永平府

    房寬四子五子在永平府續(xù)牒.

    (23)揚(yáng)州郡

    據(jù)史載,明初朝庭曾"驅(qū)吳地民以實(shí)淮揚(yáng)二郡",揚(yáng)州于此時(shí)開始有房姓人集中居住,并逐漸繁衍流布,僅興化一地,截止1990年即達(dá)6836人.

    (24)廣東連南

    連南八排瑤房姓于公元960年入粵,至1985年已傳41代.連南小三江鎮(zhèn)福田村房姓,1953年經(jīng)省民委識(shí)別確認(rèn)屬八排瑤支系。相傳他們?cè)灿腥值?,到廣東后先居住連南白茫,后三兄弟各奔前程,長兄去懷集,二兄去瑤山,三弟又轉(zhuǎn)湖南。長兄之子從懷集遷到本縣小三江田心寨對(duì)面的沙壩寨。民國24年(1935年),因洪水沖垮住房,又搬到福田村居住,至今已發(fā)展到11代。小三江鎮(zhèn)房姓生產(chǎn)和生活習(xí)慣亦已與當(dāng)?shù)貕炎?、漢族無異。

    (25)山東鄆城

    鄆城房集房氏家祠上的一幅對(duì)聯(lián),說明鄆城房氏一族本出自山東,但明朝洪武年間又由安徽穎州(今安徽阜陽穎上)遷至鄆城.山東鄆城房氏共分五支,分布于鄆城、菏澤、定陶、曹縣、梁山以及河南、安徽等地。其中東北三省也有不少房氏源自鄆城。其中的老長支主要分布于鄆城,老二支分布于定陶北二十五里陳集、菏澤牡丹鄉(xiāng)、曹縣、定陶北戚妃寺等。

    (26)四川自貢

    據(jù)傳為明朝張獻(xiàn)忠剿四川時(shí)從廣東遷到四川的一支,其后裔中曾有一位為自貢最大的鹽商。

    (27)蜀中綿陽、德陽、中江、大足等地

    廣東大埔銀江明萬寶公后裔中的一支,于清雍正、乾隆年間,在“湖廣填四川”的風(fēng)潮中大量遷徙入蜀,分居蜀中綿陽、德陽、中江、大足等地。僅中江就有后裔6、7千人。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金山鎮(zhèn)獅子村.大鑼村,楊家灣村,劉家溝村

    (28)馬來西亞砂拉越

    閩南客家的一支,出自清河堂,具體從何時(shí)何地遷出,尚待考證.

    (29)山東微山縣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老鴰窩(也叫野雀子窩)遷至山東省微山縣歡城鎮(zhèn)的黃村、界牌口、高莊等處,并有族譜,昔年,在界牌口還建有宗祠,當(dāng)?shù)刈遄V15年一小修,30年一大修.

    (30)江蘇雎寧

    明初自山西曲沃遷至江蘇邳州望母山北房臺(tái)子.

    5. 房姓現(xiàn)行地域分布情況(待增補(bǔ)):

    (1) 河北

    ①清河縣

    ②石家莊

    ③保定、滿城縣、邢臺(tái)、威縣、廊坊、定興、張掖、泊頭、承德、滄州、張家口.....

    (2) 山東

    ①青島萊西市南墅鎮(zhèn)下堡村,500多人,輩份:為寶仁興瑞(欠全);馬連莊鎮(zhèn)泗水村___多人,輩份∶___;萊西市經(jīng)濟(jì)開發(fā)區(qū)官道村,___多人,輩份∶___;萊西市__鎮(zhèn)房家疃,___多人,輩份∶___

    ②山東濟(jì)寧市鄒城市房桃村,有1500多人,輩次是,興大德廷有,清祥凡繼論……,

    濟(jì)寧市任城區(qū),南張鄉(xiāng),房家村,房姓有400多人,輩份:忠,風(fēng),建,云,存,文,傳,勝,道,燕,清,趙,世,澤 。

    ③淄博市博山區(qū)八陡鎮(zhèn)茂嶺村,500多人,輩份∶恭寬信民 ④濟(jì)南市禹城縣房寺鄉(xiāng)__村,__多人,輩份:___ ⑤威海乳山市五(午)極鎮(zhèn)房家村,382多人,公元1400(永樂年間)由青島即墨北阡村遷出,輩份∶德廷汝,永基(積)普(樸)再(在) 克紹(少)家傳 德哲綿延

    ⑥荷澤市梁山縣__鎮(zhèn)__村,1500多人,輩份∶春光誠瑞 茂昭體關(guān) 明德新民 福壽永昌

    ⑦荷澤市鄆城縣雙橋鄉(xiāng)房集村,1000多人,輩份:殿愛齡善謀 本立慶贏登

    ⑧臨沂市莒南縣勞坡鄉(xiāng)斗山村,__多人,輩份∶孝玉九克永顏祥乃后周長

    ⑨聊城市莘縣妹仲鎮(zhèn)康園村,300多人,輩份∶___

    ⑩山東省長清縣大房莊(濟(jì)南市文昌區(qū)大房莊),輩份為:衍慶昭世澤,玉立啟殿英,嘉守錫儒序,承基建乃登

    -郯城縣 小房莊 房氏宗譜載:“房氏先祖清光緒間,由江蘇省瓦窯小街子遷此”建村。以姓氏得名小房莊。現(xiàn)有75戶、280口人。

    房溜 追記房氏墓碑載,房氏始祖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由江蘇邳州小街子遷居于此建村。因村靠沭河拐灣處,水流湍急,故取名房溜?,F(xiàn)有148戶、622口人。

    房圩子 清初建村,原名房家崗。后為安全,村周筑圩,改名房圩子?,F(xiàn)有172戶、672口人。

    西房莊 回憶房氏宗祠碑載,房姓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得名房家莊,習(xí)稱房莊。1958年以村中新筑南北大路為界,分為東、西房莊,此村居西,故名西房莊?,F(xiàn)有168戶、641口人。東房莊現(xiàn)有308戶、1285口人。

    -新泰市養(yǎng)流鎮(zhèn)上劉村,__多人,輩份:全朝樹立(欠全)

    __縣__鎮(zhèn)__村,__多人,輩份:川繼云昌 家崇澤秀

    -德州市齊河縣大夫營前甄

    -平度市呂家集

    -微山縣歡城鎮(zhèn)的黃村、界牌口、高莊等處,有族譜,昔年,在界牌口建有宗祠,輩份:繼寶貽蘭蔭,蘊(yùn)建步修齡。宏德永衍慶,敏慎惟守真。敦睦懷祖訓(xùn),榮光萬世新等.

    -東阿縣 魚山村 幾百人,輩份:

    -夏津縣東李官屯房莊,輩份: ....慶、延、義....

    -汶上縣,分布于義橋鄉(xiāng)、南站鎮(zhèn)、白石鄉(xiāng)、郭倉鄉(xiāng)、苑莊鎮(zhèn)、郭樓鎮(zhèn)、南旺鎮(zhèn)等地,計(jì)有兩萬五千人.從臨淄遷入,遷入后已傳二十代.輩份(15-36代):宗廷子念林照堂昌景紹先祖武相長脈久桂樹培青.

    -萊陽市 柏林莊鎮(zhèn)白石埠村,有房氏族人約2000余人,輩份:“明初來益 崇德師賢 孝友同首 福祿綿延”。龍旺鎮(zhèn)紀(jì)格莊,有200人,輩份:

    -臨沭縣石門鎮(zhèn)房巡會(huì)村,600多房姓.輩份:玉.會(huì).慶.學(xué).寶.廣.兆....

    -濱州市沾化縣,房姓約6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富國鎮(zhèn)的房一、房二、大房家和小房家村,族人近3000多人,劉彥虎有幾百人,吳家莊子、東杜、濱海鄉(xiāng)的河潰村、下河鄉(xiāng)的房嶺村等。

    -日照市 分部在日照市區(qū)、三莊鎮(zhèn)、西湖鎮(zhèn)、五蓮房家溝、莒縣等地。

    -即墨縣 有幾千姓房的。200-300年前從云南遷到山東。輩份:大,太,世,安,克等

    -諸城縣/沂水縣/坦城縣/萊蕪縣/新泰市/煙臺(tái)市/鄆城/鄄城縣/蒙陰縣/臨朐縣等

    山東淄博沂源 :輩份:.....兆義成思立,紅孝花生光,道正聚寶在,終身壽元祥.....

    山東省文登市宋村鄉(xiāng)山東村.輩分排列為:敏德培元玉 惟攸利本純。

    (3) 河南

    ①平頂山市葉縣辛店鄉(xiāng)東房莊村,2000多人,輩份:___;南房莊村,1000多人

    ②平頂山市寶豐縣商酒務(wù)鎮(zhèn)房莊,__多人,輩份:__王鐵莊,__多人,輩份:__

    ③鄧州市,5000多房姓,明之前從北京或山東遷至濮陽再到當(dāng)?shù)?/p>

    ④內(nèi)鄉(xiāng)縣趙店鄉(xiāng)花洼村房寨,1000多房姓,明末從鄧州遷至

    內(nèi)鄉(xiāng)縣湍東鎮(zhèn),人數(shù)不明;赤眉鄉(xiāng)楊營村東房寨小組,200多人

    ⑤信陽縣_鎮(zhèn)_村,_多人,輩份:承祖澤 繼永昌 忠孝敬 寧安康

    ⑥蘭考縣.約2000人,分布于黃河南北

    ⑦河南南陽方城縣 博望東房莊 博望西房莊

    --駐馬店市/鎮(zhèn)平縣等

    周口市淮陽縣 明末從山東棗南莊遷來。輩份是:金、林、先、修、運(yùn)、玉、國……

    (4)江蘇

    ①揚(yáng)州興化市, 明初由蘇州遷至, 止1990年6月底共有6836人,出自"清河堂",其中:

    茅山鎮(zhèn)北陳村,300多人,輩份:東啟文永 樹(鳳)鵬(寶/佩/春)恒存 興國安邦 為祖爭光

    西顧鎮(zhèn)房家舍, 輩份有"彩風(fēng)元明"等;中堡鎮(zhèn)東,房姓,現(xiàn)有字輩:文、慶、定、永 ......

    中堡鎮(zhèn)西二村,始祖房公正武,來自山東省濟(jì)南府余化縣,后遷往蘇州菖門三堂街,明洪武年移居到此.現(xiàn)存字輩:1.正2.福3.興4.永5.楚6.存7.宗8.溪9.熙10.應(yīng)11.碧12.天13.宏14.學(xué)15.有16.加17.再18.兆19.從20.德21.廣(志)22.以23.金24.建25......

    大鄒鎮(zhèn)等, 人數(shù) ,輩份:

    ②揚(yáng)州高郵臨澤鎮(zhèn)_村,1000多人,輩份:守先方獲福 積德乃延長

    ③鎮(zhèn)江句容縣陳武鎮(zhèn)房家邊村,300多人,堂號(hào):"文英堂",輩份:念懷祖德 同慶義和 常守安泰

    句容縣移風(fēng)鄉(xiāng)/孝義鄉(xiāng)也有不少房姓同宗.

    ④鹽城東臺(tái)市__鎮(zhèn)__村,__多人,輩份:___

    鹽城射陽縣特庸鄉(xiāng)串河村一支,約600余人,與江蘇興化中堡房姓一系為近支。

    ⑤江蘇泗陽,有房姓1000余戶,近4000人,主要居住在該縣臨河鎮(zhèn)王三莊村,房湖村(清朝叫房家湖),同時(shí)洋河鎮(zhèn)、屠園鎮(zhèn)等地也有散居,歷史名人有房震亨等(載入清<<泗陽縣志>>)。

    ⑥徐州沛縣、新沂縣

    ⑦徐州黃河南雎寧縣房臺(tái)子/張圩/姚集/慶安/王集/雙溝等地,輩份:屹東遠(yuǎn)志高,庶仕康泰輝,習(xí)殿隆修玉,學(xué)明繼文昭(前20世);燕晉蘇瑞祥,潤澤昆福廣,英杰滿九洲,華林占魁強(qiáng)(后20世).

    ⑧常州溧陽

    ⑨連云港云臺(tái)區(qū)花果山鄉(xiāng)小村,有房姓1000多人,有戶姓2000多人。

    (5) 安徽

    ①宿州市_縣_鎮(zhèn)_村,_多人,輩份:玉義傳家遠(yuǎn),文章烈后程(欠全)

    ②合肥市

    ③蕪湖市涇縣、樅陽縣等

    ④巢湖市和縣沈家鎮(zhèn)房僑村(成龍一系),2000多人,輩份∶萬國崇正道,仕淑尚忠良。善繼人之慶,明經(jīng)學(xué)業(yè)長。富貴惟恩厚,榮華惠澤祥。

    ⑤阜陽市臨泉縣(古稱沈邱),四個(gè)房莊,另有房數(shù)、水房莊等,房姓約5000人,為清初李自成兵敗后由房姓兩兄弟從山東移民而來。傳說距縣城七里處的"房樓",以前曾供過房玄齡的金盔。

    ⑥懷遠(yuǎn)縣河溜鎮(zhèn),4000人,輩份:兆,億,萬,如,維,心,修......

    ⑦界首市大黃鎮(zhèn)房莊村,2000多人,輩份:鳳,自,德,超,景.銀等

    -安徽天長,從揚(yáng)州廟頭遷至此地。輩份:金,德,世,存,忠...... 堂號(hào):聚賢堂 從蘇州閶門遷入揚(yáng)州,年代不詳。

    (6) 浙江

    ①嵊縣剡北

    ②慈溪縣,房?公在慈溪為官時(shí)所留一支,人數(shù),輩份:

    ③余姚

    --蕭山縣

    (7) 湖北

    ①荊門市京山縣綠林鎮(zhèn)六房村(該鎮(zhèn)有幾個(gè)聚居地)

    ②仙桃市/武漢武昌區(qū)等

    -鐘祥房家村 / 襄陽房老村

    (8) 湖南

    ①長沙

    ②瀏陽縣

    ③岳陽市平江縣冬塔鄉(xiāng)(出自廣東梅州大埔一支) 輩份: 萬古江山舊,千秋世系新。陶唐流派遠(yuǎn),漢代敘源清??萍装嗦?lián)定,書香啟后人。經(jīng)綸光德業(yè),規(guī)矩振家聲

    ④白茅沖

    ⑤郴州桂陽

    ⑥永州新田縣

    其為桂陽一支,清末房枝通因被誤告被清當(dāng)?shù)毓俦ǖ?遂從桂陽遷至永州新田縣知市坪鄉(xiāng)大山村大嶺組?,F(xiàn)約80人, 族輩:枝茂召云彩,樹大根深顯地光....

    ⑦永州寧遠(yuǎn)縣太平鎮(zhèn)白土村

    有房姓村民五千佘人,輩份依次為:明朝啟太運(yùn),家可輝國邦,先…

    (9) 江西

    ①吉水縣金灘鎮(zhèn)(三曲灘)__村,__多人,輩份:___

    ②萍鄉(xiāng)萬寶公支系(近千人),輩份:萬古江山舊、千秋世系新、陶唐流派遠(yuǎn)、漢代敘源清、科甲班聯(lián)定、書香啟后人、經(jīng)綸光德業(yè)、規(guī)矩振家聲

    ③宜春縣/武寧縣/泰和縣/井岡山市等

    (10) 福建

    ① 泉州市泉港區(qū)峰尾鎮(zhèn)前亭村,人口2500多人,輩份(輩字文)∶積徽圣盛世 伯侯公子男 泰來昭繩武 孟仲叔季昌

    ②福州市登云上山村,人口500多人,輩份∶ 元亨利貞 仁義禮智信(欠全)

    ③三明市

    ④寧化建甌縣

    (11) 廣東

    ①梅州市大埔縣銀江鎮(zhèn)10000多人,祠堂“房氏家廟”國器堂 ,其中冠山村600多人,輩份:...先玉在子宜順作臣必忠...

    ②梅縣城東鎮(zhèn)汾水村,9000多人,輩份∶___

    ③潮汕房姓人口1.8萬多人,其中汕頭金平、龍湖、濠江區(qū)300多人,潮陽棉城、海門40多人;澄海東里、澄城40多人;潮州湘橋區(qū)60多人;潮安庵埠30多人;饒平黃岡30多人;普寧1.45萬多人,聚居大坪、流沙等鎮(zhèn);惠來3000多人,聚居?xùn)|隴、神泉、隆江等鎮(zhèn)。此外,原系潮汕地區(qū)的陸豐甲子等鎮(zhèn)1000多人。

    ④深圳市觀藍(lán)街道辦事處樟坑徑村,100多人,輩份∶__

    ⑤東莞市篁村區(qū)勝和聯(lián)益村(舊稱房屋村), 1000多人。其先代世居山東定陶,唐房玄齡之后,宋代中葉,有房氏之朝奉公者,宦于南雄,后游東莞,家于篁村(今東莞篁村) (明陳璉《琴軒集·房氏族譜序》,明吾慶善《房氏族譜序》)。一說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從山東濟(jì)南遷入,曾建有房氏宗祠。

    東莞鳳崗鎮(zhèn)鳳崗鎮(zhèn)三聯(lián)鄉(xiāng)排沙圍村房人約有一千,遷入于明代;深圳市觀蘭街道辦事處樟坑徑村房人由此傳入。

    ⑥連南火燒坪八排瑤,約50000~60000人

    ⑦茂名化州笪橋朱砂大漢村,桃胡村,黃林村,約有1500多人,輩份:“光宗耀祖,榮華富貴”.

    ⑧ 豐順縣/惠來縣/陸豐市/臺(tái)山市/英德市/博羅縣/揭陽市/廉江縣/遂溪/電白縣/韶關(guān)等。

    (12) 遼寧

    ①__縣__鎮(zhèn)__村,__多人,輩份:福逯有余慶 恩威振家聲

    --沈陽/大連/撫順/遼陽等

    ②.......,從山東一個(gè)叫小云南的地方遷過來的,輩份:......永,?,德,志,玉(?) 吉 ,善.如,玉,家,業(yè),慶,有,余...

    (13) 吉林

    --吉林省綏化房老屯。據(jù)稱為約八至十代前從山東遷入 。現(xiàn)知輩份為:文.學(xué).冀.才.名.清.國.連.景.成..。"文"字輩(也有稱"景"字輩的)中女子用"秀"字。

    ----長春/大安縣等

    (14)黑龍江

    ①黑龍江巴彥縣洼興鎮(zhèn)興華村(原名:房家屯)

    -黑龍江呼嗎縣 由山東平陰北遷,有三個(gè)房姓分支 共有千余人,其中一支輩份:"甲垂燕義 廣吉永傳"

    (15)內(nèi)蒙古

    ①赤峰市敖漢旗

    ②翁牛特旗

    ③松山區(qū)

    ④林西

    (16) 廣西

    ①南寧

    ②天峨縣(山在上)

    ③象州

    ④容縣/桂平市/全州縣/岑溪市/臨桂縣/靖縣等

    (17) 云南 貴州

    -貴州省安順市:10代前由湘入黔,始祖房世杰,輩分為“人世百春秋,有本斯成立,能可必大之”。

    (18) 上海

    ①松江 據(jù)<上海百家姓>介紹,上海松江城中,現(xiàn)存刻于唐大中十三年(859)的石經(jīng)幢一座,上有可辨姓氏86個(gè),其中就有"房",表明當(dāng)時(shí)已有房姓族人在此定居.

    (19)陜西

    ①西安臨潼雨金鎮(zhèn)的房村(有兩千多人,幾乎全姓房)

    ②西安閻良區(qū)關(guān)山鎮(zhèn)的南房村(大約3-4千人),閻良西房村,全姓房

    ③咸陽市彬縣義門鎮(zhèn)蘆才村/良社村/中堡子村,西坡鄉(xiāng),計(jì)約3000人.

    ④旬邑底廟有房姓2000人。永壽/彬縣/潼州(潼關(guān)縣)等均有房姓村。

    (20)四川

    ①自貢,人數(shù)100人,輩分:"忠良世澤長,興田培本后,萬代慶榮昌"等

    ②廣漢

    ③綿陽、德陽、中江、大足等地

    廣東大埔銀江明萬寶公后裔,僅中江就有后裔6、7千人。中江輩份:

    德尚公派:萬寶(名)大才(名)浴騰(名)鼎裔(名)亦昌(名)敦素(名)

    金祖萬君希仕德日,文友興先志,宗建毓清華,秀靈鐘厚澤,耀彩沛天家。

    德用公派:(13世開始)德日文元成,選開運(yùn)鼎明,光華昭盛景,富貴耀朝廷。

    肇星公派:(11世開始)惟于星俊麟,正自榮升泰.......

    東、北街:(15世開始)麟正自榮升,泰乾照福云,隆盛維孝貴,守道有祥征。

    羅江縣金山鎮(zhèn),輩份:國政天興順,官清民志安

    (21)山西

    ①山西翼城南唐鄉(xiāng)凡店村 100人

    ②大山西大同市廣靈縣有兩處房姓的集中地,一是原張岔鄉(xiāng)房莊村,全村姓房,有人口500左右,現(xiàn)該鄉(xiāng)整體搬遷到縣城,改名為“下恩莊”村。張岔鄉(xiāng)也撤消了,合并到“加斗”鄉(xiāng)。一是加斗鄉(xiāng)也有不少姓房的,具體數(shù)目不詳,但總在百人以上。與原張岔鄉(xiāng)房莊村的房為一支,房莊村原為加斗鄉(xiāng)地主的莊園,當(dāng)時(shí)的村民應(yīng)為長工。

    -晉中和順縣喂馬鄉(xiāng)房家莊村 100多人

    (22)馬來西亞

    集中居住地為馬來西亞砂拉越,有宗親會(huì)組織,堂號(hào)為"清河堂",人數(shù)及輩份: .

    (23)韓國

    ①水原房氏

    ②南陽房氏

    (23)臺(tái)灣

    臺(tái)北市/新竹縣/臺(tái)中縣/苗粟縣/南投縣/桃園縣等

    (24)甘肅

    竹固縣

    (25)北京

    --房山區(qū)/昌平縣等

    (26)天津

    --武清區(qū) --靜??h三呼莊村

    (27)寧夏

    --中衛(wèi)

    --石河子

    (28)香港

    ---九龍

    (29)海外其它地區(qū)

    --印尼/新加坡/泰國/越南/毛里求斯/瑞典/挪威/美國/加拿大等

  • 房姓男孩名字推薦
    房方旭  房德源  房岱聰  房劍術(shù)  房晨蕊  房知霖  房誼鋮  房慶威  房昱軒  房青衛(wèi)  房淳淳  房海朝  房景溪  房小鑭  房光東  房舒妤  房屹錚  房余霏  房姝愷  房欣楊  房孟鍬  房德剛  房曼詩  房沁汶  房嘉溪  房瑗遠(yuǎn)  房芳寧  房仲蒞  房以芹  房戀枝  房永正  房承戈  房益旨  房奕誠  房洪清  房文輝  房立君  房秀增  房飛越  房亞津  房昱凱  房焯馨  房國巍  房法學(xué)  房秋海  房肖陽  房雪雄  房瑞澤  房芩苑  房琦昊  房京超  房婉貞  房志華  房妙汐  房金珠  房稚道  房鸝鑠  房平虹  房金龍  房季坤  房錦蘭  房阿勇  房瀅真  房畋順  房欣源  房辭佳  房靜瑜  房海天  房淑荷  房藹蘿  房景亮  房與波  房書波  房南莊  房子韓  房海洋  房宇航  房正淵  房志清  房福仁  房立螯  房秀芝  房翊軒  房秉珍  房迪洋  房洪強(qiáng)  房薇寧  房佰輝  房夢(mèng)嫻  房治中  房偉光  房閎帆  房羽亭  房衍欽  房炳辰  房佳懿  房湘凱  房芷琰  房靖昊  房慶豐   查看更多房姓男孩名字
  • 房姓女孩名字推薦
    房宛萱  房竺君  房竺裙  房彤裙  房彤君  房彤珺  房雨軒  房雨萱  房玉萱  房雨恬  房家冉  房家瑤  房霖玉  房海霞  房主明  房舒欣  房頹丁  房薇竹  房益淳  房纖暢  房兮捷  房瑞童  房思捷  房閏彤  房跡彤  房迪彤  房暢揚(yáng)  房暢彤  房銳彤  房琸彤  房絢彤  房盛彤  房瑞彤  房斯彤  房思彤  房心彤  房千彤  房曾彤  房雙彤  房曾甜  房曾牙  房紓熳  房紓幔  房少丁  房雯靚  房捷恬  房捷樂  房聰迅  房琸迅  房施樂  房琸甜  房悅甜  房斯揚(yáng)  房琸揚(yáng)  房琸訊  房瑞訊  房詩恬  房聰恬  房聰樂  房詩樂  房恩秀  房佳漫  房文凡  房若衿  房矽垚  房衿垚  房云鳳  房心暢  房兮暢  房仟暢  房寧暢  房纖媛  房鑫媛  房聰媛  房琸媛  房瑞媛  房瑜捷  房詩晗  房詩焓  房詩炫  房鑫暢  房悅晗  房聰締  房聰嫙  房聰窈  房數(shù)彤  房捷畹  房捷晗  房初晗  房釧窈  房銚彤  房詩彤  房詩揚(yáng)  房詩締  房詩諦  房詩燁  房千綠  房聰綠  房聰寶  房仞綠   查看更多房姓女孩名字